本文作者:xinfeng335

上线贷款超市 消费金融另辟蹊径谋营收

xinfeng335 2023-11-04 81
上线贷款超市 消费金融另辟蹊径谋营收摘要: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  随着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火热,消费金融公司头部效应越发明显。根据上半年报告,行业前三名的利润总和是其余2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约...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上线贷款超市 消费金融另辟蹊径谋营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报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

  随着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火热,消费金融公司头部效应越发明显。根据上半年报告,行业前三名的利润总和是其余2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约63%,前三名营收总和占13家已经披露收入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营收总额的约60.5%,市场分化不容忽视。

  实际上,不只是行业马太效应,在经历十余年的发展之后,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半年报显示,行业头部公司利润出现同比下滑,拓展新客户成本攀升。蚂蚁消费金融入场后,也以11亿元的规模超越了原本行业资产规模龙头招联消费金融。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入场,如何能够突破重围,是摆在每一家机构面前的难题。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哈尔滨哈银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银消费金融”)上线“贷款超市”业务,为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一家银行导流(为第三方产品带去流量)。

  所谓贷款超市,在信贷行业内通常指的是能够聚合多种贷款产品的平台。在贷款超市平台上,贷款人可以像逛超市购各种商品般挑选各种贷款产品。

  事实上,哈银消费金融此举在业内并不多见。一般而言,市面上涉及贷款超市业务的都是非持牌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而作为哈银消费金融这样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自身具备发放信贷资质,且主营业务就是经营贷款产品。在此背景下,再为其他公司的贷款产品进行导流,哈银消费金融上线贷款超市业务出于怎样的考虑?对此,记者向哈银消费金融方面发去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应。

  深挖“非目标客群”

  近年来,为谋求创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在主营之外拓展科技输出、互联网商城等业务,但是从事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公司相类似的贷款超市业务在业内还并不多见。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非主营业务的考虑更多还是在于增加收入来源。

  根据零壹智库报告,2016年,国内仅有18家消费金融机构,总资产1401.8亿元,到2022年,机构数量已增至30家,总资产达到8844.4亿元,约为6年前的6.3倍,但增速大幅回落,从2017年的102%降至2022年的17%。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开展贷款超市、科技输出等非放贷业务,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盈利到达了一个“瓶颈期”,需要扩大表外业务提高收入规模,利用自身流量和技术进行输出,获取一定的服务费和佣金等非息收入成为必然的选择。

  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通过多年积累,消费金融公司已经获得了大量客户,与此同时,部分客户并没有获得贷款,或者贷款额度并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这部分客户就会去其他平台申请贷款。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这意味着自身积累的客户流失了。如果开展贷款超市或者将客户导流到其他合作的金融机构,就可以获得导流服务费,增加业务收入。此外,消费金融公司也可能与其他消费金融机构达成战略联盟,签订相互导流合作协议,增加彼此贷款客户,做大业务规模,这是一个多赢的举措。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表示,当下消费金融公司跳出主营放贷业务之外,经营贷款超市、科技输出等非主营业务,一般而言是基于自身的禀赋与能力考虑,比如科技输出,是消费金融公司自身已经满足科技建设需求之后,再将富余的向外输出给同业公司。

  “诸如此类,贷款超市也是相同模式。消费金融公司本身具备一定的‘流量’之后,可以将‘流量’输出给同业公司,抑或是输出一些自身不能够满足其金融需求的客户。每家消费金融公司都具有自己锚定的目标客群,在目标客群之外,消费金融公司还有一些客群需求无法通过自身的金融产品满足。此时,消费金融公司就可以通过贷款超市的模式来满足客户需求。众所周知,放贷业务具有极强的周期性,并且对资本金提出了一定要求。相比之下,贷款超市等非主营业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消费金融公司主营业务的周期性,这其实属于一种轻资本业务。”黄大智说道。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非信贷业务,其背后有市场竞争、用户需求与政策支持三重原因。一是市场竞争方面,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消费金融公司需要不断创新,拓展业务范围。二是用户需求方面,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外,还需要其他金融服务,如科技输出、贷款超市等。消费金融公司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不得不拓展非信贷业务。三是政策支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

  有分析师告诉记者,这些业务类似于银行的中间业务(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其本质都是在谋求收入多元化布局,而非业务多元化。

  记者看到,近年来有国有控股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提出经营消费贷款超市业务,不过其是将自有品牌进行整合纳入“超市”,并未向外部导流。

  强化用户黏性

  事实上,伴随着消费金融行业不断加入新军,其原本单一的放贷业务逐渐见顶,贷款超市是否属于当下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改革的新路径?发展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公司类似业务,对于消费金融有何反哺作用?

  谈及消费金融公司布局贷款超市业务的优势方面,黄大智坦言,消费金融公司相比大数据公司或者市面上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整体上的确并无优势可言,因为无论是从流量层面考量,还是从科技层面考量,金融公司都更胜一筹。但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持牌公司,它本身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加持,经过最近几年如火如荼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现今的金融消费者,也就是贷款人对于合法合规的持牌金融机构都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贷款时,也会认定一些持牌机构。作为金融监管机构批准的持牌金融公司,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开展贷款超市业务上,能够集聚一些品牌效应的加成。

  不得不提的是,近年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消费者教育与品牌宣传上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消费金融公司深刻领会金融服务的人民性,坚持客户利益至上的工作原则,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金融公司多渠道持续性地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努力提升客户的金融认知和金融素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产品设计与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保障;注重以人为本,完善信息披露,设置贷款冷静期,引导客户理性借贷;全面落实个人信息保护要求,构建完善、可信赖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积极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活动,认真听取客户意见建议,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到实处。

  “除了品牌效应方面,相比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另一个长处就是,其对于贷款人的风险偏好更加了解,基于公司自身对于消费金融业务产品的理解,机构经营贷款超市引入一些其他贷款产品,能够更好地做到产品多层次多样化。”黄大智认为。

  王蓬博也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布局贷款超市业务对自身业务将会有所帮助。“会带来更多用户留存,也能够在合规的前提下推出更多和平台方结合的创新性产品。”

  “非信贷业务可以吸引来更多客户群体,扩大用户规模,优化业务结构,降低对于信贷业务的依赖性。”有业内人士也持有类似看法,“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布局贷款超市业务可以提升客户黏性,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这一布局还可以拓宽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增加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此外,消费金融公司还能够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参与贷款超市业务,可接触到更多的借款人信息和风险情况,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朱克力表示,消费金融公司通常具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与信誉,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具有良好的品牌信誉和口碑,可以为贷款超市提供信任背书与支持。”前述业内人士补充道。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xinfeng335本文地址:http://www.022yoga.com/post/1564.html发布于 2023-11-0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杭州巴力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